懷念與感謝

自 1971年《漢聲》創辦以來,不論選題、美術設計或題材處理,黃先生都發揮了無可取代的貢獻。嚴謹又奔放的視覺震撼,《漢聲》雜誌讓民間文化如實「活」在書頁上,必須感謝他的才華、心血與堅持。

《漢聲》的工作不僅滋養個人生命,那份搶救傳統文化的熱切心腸,更溫暖了現代社會且裨益後代子孫。

黃永松傾注一生的文化傳承,成效綿延不絕,遠遠超出他的歲壽,影響所及也將跨越他走過的大江南北……

黃先生,辛苦了!

謝謝《漢聲》有您、謝謝世界有您!


大事年表
1943
  • 出生於新竹縣關西鎮,成長於桃園縣龍潭鄉。
1955
  • 就讀臺北建國中學初中部。
1958
  • 就讀成功高中,開始接觸攝影。

1962

│    

1967

  • 決定棄理工轉美術,考上藝術專科學校美術科雕塑組;創辦前衛藝術團體「UP」畫會,並參與臺灣 60 年代創新的複合媒材實驗。
  • 參與紀錄片《上山》拍攝,導演陳耀圻以黃永松、牟敦芾、黃貴蓉為主角,拍攝三人登上新竹五指山。
  • 發表藝術作品〈當〉。
1968
  • 畢業後加入廣告公司電波組,參與臺灣第一部廣告片「快樂香皂」拍攝工作。
1969
  • 在牟敦芾導演的《不敢跟你講》電影擔任美術指導。漢聲創辦人吳美雲因這部片的美術表現,十分讚賞黃永松的才華,便力邀加入《漢聲》。
1970
  • 與陳耀圻、俞大綱老師籌備拍攝京劇紀錄片《金玉夢》,負責拍攝學生清晨練功、細節動作、服裝、道具等資料畫面,鉅細靡遺且精準到位的要求,奠定日後帶領《漢聲》田野調查的根基。
  • 8 月加入漢聲工作團隊,負責美術和攝影工作。
1971
  • 《漢聲雜誌》英文版《ECHO Magazine》 創刊,封面上設計特殊的四格景框及高反差效果,深具創意與辨識度,引發熱烈討論。
1972
  • 與吳美雲、姚孟嘉和另三位同事宋定西、孫鵬萬、梁正居為了《漢聲雜誌》英文版《ECHO Magazine》12 月號的玉山報導,攀登玉山。登頂後,6 人在玉山山頂結拜。
1973
  • 受邀參加「V-10視覺藝術群」,不定期聚會、舉辦攝影展。
1975
  • 擔任《漢聲雜誌》英文版《ECHO Magazine》發行人。
1976
  • 與吳美雲、姚孟嘉到美濃採訪《漢聲雜誌》英文版《ECHO Magazine》 4 月號油紙傘製作工序,奠定日後漢聲記錄民間技藝的基礎。
  • 英文漢聲出版有限公司成立,擔任董事長職務。
1977
  • 《漢聲雜誌》中文繁體版開始籌備。黃永松擔任發行人兼總策劃,吳美雲擔任總編輯,姚孟嘉擔任副總編輯兼社長。
1978
  • 《漢聲雜誌》中文繁體版登場,報導各項民俗及工藝,記錄並協助搶救民間傳統文化。
1979
  • 當選第十七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
  • 獲母校國立藝專評選為「傑出校友」。 
1982
  • 獲中國文藝協會第 23 屆民俗文藝獎章。
1983
  • 因《中國童話》的插圖和美術設計,榮獲新加坡頒發 1982 年度「最佳圖書美術設計首獎」。
1988
  • 兩岸開放探親,陪岳父探親、隨父親回廣東梅縣老家尋根。同年,漢聲的民俗田野調查也跟著推展至彼岸,首先進行的專題為「尋根系列」。漢聲依次在 1988 年推出《台灣的泉州人專集》、1989 年推出《台灣的漳州人專集》,以及《台灣的客家人專集》。
1991
  • 策劃《漢聲雜誌》以「民間文化」為題,每月 1 期,對中國即將消失的傳統民間文化做快速、全面的收集、整理,冀望未來能匯聚成「中華傳統民間文化基因庫」。
  • 《聯合報》6 月 9 日報導漢聲 20 年歲月,第一次稱漢聲四元老:黃永松、吳美雲、姚孟嘉、奚淞為「漢聲四君子」。
1993
  • 在台北誠品書店策劃「漢聲雜誌 23 年回顧展」,展出漢聲一百多期期刊及海峽兩岸民間文物照片,呈現漢聲多年來對平衡東西方文化及銜接中國文化所做的努力;同時策劃舉辦演講「細說從頭漢聲 23 年」,分享漢聲如何累積保存文化及整理文化資源的經驗。
1994
  • 策劃出版《漢聲雜誌》第 65、66 期《福建土樓》(黃漢民著)。和編輯們隨同作者黃漢民實地走訪、測量了46 座土樓,有五鳳樓、方樓、圓樓、半月樓等夯土民居。這兩期雜誌是首次也是最完整的福建土樓調查記錄。
1995
  • 策劃製作《漢聲雜誌》第 78 期《搶救龍潭聖蹟亭》出版。桃園龍潭聖蹟亭是極為珍貴的文字崇祀古蹟,擁有完美的三進朝聖布局。當地人為了房地產開發利益拓寬馬路,把聖蹟亭左邊庭園摧毀。為了搶救家鄉這座文字崇祀古蹟,製作專刊後又舉辦公聽會,多方奔走成功搶救。
1997
  • 因《漢聲雜誌》美術設計受邀參加亞洲十四位設計家組成的「The Energy of Asian Design」展覽,於日本、加拿大及美國巡迴展出。
  • 策劃設計的《漢聲雜誌》入選為日本全球知名設計雜誌「Designers’ Workshop」所選出全世界最獨特表現的 114 本書籍之一。
1998
  • 於傳統藝術中心舉辦的「傳統藝術研討會 — 傳承、交流、成長」中發表專題演講「考工法則 — 體、用、造、化,談漢聲傳統工藝的調查方法」。
  • 受日本設計學會(Japan Design Committee)邀請,於東京銀座松屋百貨公司7樓畫廊舉辦「台灣的意匠圖書室 —漢聲雜誌特展」。
1999
  • 1967年的裝置作品「當」,遴選參展紐約 Queens Museum of Art 策劃執行的世界性大展:「全球觀念藝術源起展:1950 年代至 1980 年代」 (Global  Conceptualism: Point of Origin, 1950s ~1980s)。一年內巡迴了美國、歐洲、亞洲等地。
  • 受邀於韓國藝術中心參展「當代東亞文字藝術展」,並在大會發表演講「美哉漢字 — 中國的文字藝術」。
2000
  •  應全球平面設計會議「Icograda Millenium Congress」之邀,參加「Oullim 2000 Seoul」大會,並於首爾發表專題演講「從設計的原點出發 — 談母親的藝術」。
2001
  • 因策劃出版《搶救龍潭聖蹟亭》並成功維護古蹟,臺灣客屬總會選為「傑出客家鄉親」。
2004
  • 榮獲第八屆臺北文化獎。
  • 參加臺北市立美術館「反思 70 年代臺灣美術發展」。
  • 參與日本福岡「第十九屆亞洲國際美術展覽會」。
2006
  • 於北京接授表揚獲選「民間文化守望者」。
  • 8 月於北京中國美術館參加「彼岸,看見— 臺灣攝影二十家 1928 – 2006」攝影大展。
2008
  • 受寧波慈城天工之城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及寧波慈城古縣城保護與開發委員會聘請,擔任總顧問。說服當地領導,將古城聚落規劃成博物館群,展出一系列有關中國手工藝的特展。
  • 受邀參與北京「2008 中國服裝論壇」,並以「永續經營的價值」為題,發表主題演講。
2009
  • 受邀參與 ICOGRADA「2009 北京世界設計大會」,並發表「創意文化產業在慈城」主題演講。
  • 受邀參與「2009 第四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 ── 文化旅遊創意產品:京港臺設計師論壇」,並發表「透過文化創意商品推動旅遊產業」主題演講。
2010
  • 受聘北京服裝學院名譽教授。
  • 獲「2010 非凡時尚人物獎」。
2011
  • 獲《新旅行》「2011 可持續旅遊大獎」之「民間文化整理者」。
2013
  • 獲中國頒贈「2013 鄉土文化風采榜年度人物」。
  • 於東京銀座 MIKIMOTO 美術館策劃展出「花珠爛漫—中國‧庫淑蘭的剪紙宇宙展」。
2014
  • 獲頒澳門中華文化促進會與香港鳳凰衛視合辦的「2013 中華文化人物」。
2017
  • 獲臺灣中華文化總會頒贈「第九屆總統文化獎 文化耕耘獎」。
  • 獲頒中國國務院、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孔子學院總部、中國文聯和中央電視台聯合主辦的第六屆「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
2021
  • 於浙江松陽策劃「松陽氣象·二十四節氣館」。
  • 受邀參加 2020 iSTART國際論壇【第三輪核心議題:來自傳統的啟示】,主講「遊於藝—中國民間童玩」。
2023
  • 擔任《海峽兩岸攝影名家邀請展》評委。
  • 個人攝影專書《台灣攝影者-黃永松》出版。
2024
  • 3 月 4 日凌晨病逝,享年八十一歲。